清明节| 这些习俗您知道吗?

发布人:食茂集团浏览次数:236次时间:2020-04-30



在二十四节气中,只有“清明”,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。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

01

清明节起源

undefined


寒食节成为节日与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有关。传说,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有过19年的流亡生活。当时逃亡在外,处境非常艰难,跟随他的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汤让他充饥。后来,他回到晋国,做了国君,大事封赏所有随从,惟独忘了介子推。

等到想起介子推的时候,他已经带母亲隐居绵山,不肯出来接受封赏,晋文公无计可施,只好放火烧山,他想,介子推非常孝顺母亲,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。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活活烧死在一株柳树下。

undefined


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,禁止生火,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,介子推为了照顾年迈的老母亲放弃了高官俸禄的生活,寒食节也变成了一个祭奠亲人的孝心感恩节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,久而久之,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。现在,清明成为节日取代了寒食节,拜介子推的习俗,也变成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。


undefined


清明节是中国人“百善孝为先”传统伦理最好的表现载体,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。清明作为一个家庭祭祀和扫墓的重要日子,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的节日,是中国人孝道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,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感恩节。



02

清明节习俗



祭拜与扫墓


“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”据史料记载,扫墓习俗起源于周代。唐朝之后,扫墓祭祖,便成了清明的节俗传统。如今,人们仍保持着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,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


荡秋千


undefined


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之为秋千。


植树


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


踏青


undefined


踏青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 


插柳


清明节,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。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,俗话说:“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”柳条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活到哪里,年年插柳,处处成荫。


放风筝


undefined

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
戴柳


清明戴柳,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,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,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,有辟邪功用,后世又有“纪年华”之遗俗,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。



03

食在清明


青团


undefined


在江南一带,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。青团利用了野生植物“浆麦草”的汁液,拌以糯米粉和匀而成的一种圆形食物。青翠如玉、颜色可人的青团,是江南一带清明时节必不可少的餐桌美食。


馓子


undefined


香脆精美的馓子,是南北各地都会食用的清明小吃。但不同的是,北方馓子大方洒脱,以麦面为主料;南方馓子精巧细致,多以米面为主料。酥脆可口的馓子受到了不少“食客”的青睐。


清明螺

undefined



清明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节,也是南方水乡的清明食俗。螺蛳味道鲜美、肉质细腻,享有“盘中明珠”之美誉。